每寸土地有人管 每戶人家有人幫
本網訊 “周定元老人不在家?”日前,松陽縣民政部門下村走訪困難群眾,在古市鎮七村低保戶老周家吃了“閉門羹”?!爸星锕澢?,我就聽老人說要去女兒家過節。”該鎮住村干部丁小芳根據掌握的情況,帶領工作人員來到鄰近的筏鋪村,果然找到了周定元老人。
和丁小芳一樣,松陽千名鄉鎮干部在基層社會管理過程中,依靠83個鄉鎮片區網格,以及2406張“民情地圖”,充分掌握民情,參與協調管理,爭當一名真正的“網格管理能手”。
古市鎮年輕干部孟慶芝在聯系劉邊村時,發現有著20多年鄉鎮工作經驗的蔡先德,手頭有一份特別詳細的走訪記錄:劉玉德家4人,種茶葉2.5畝、水稻1畝、大豆0.5畝,年收入8000元,此外還承包村里衛生保潔工作年收入4000元,為人性格內向,鄰里關系較好;葉關朝家3人,老婆身體不好,兒子女兒孝順,每月出生活費,過年過節還給1000元過節費……“一戶農戶沒走過三四回,是了解不到這些情況的,和‘老鄉鎮’們比起來,我還差遠了。”小孟說。
今年入夏以來,老蔡見村民陳延長家總是大門緊閉,心里很納悶,輾轉通過了解,才知道陳延長生病住院了。他到鎮里查了相關資料,在陳延長出院的時候,把新農醫報銷政策和申請的補助款送上門。面對這一幕,陳延長感動得眼淚直打轉。
“村民自己去申請補助,和干部主動送上門去,感覺是不一樣的?!惫攀墟偨M織部長徐春艷說,蔡先德對劉邊村180戶農戶的用心,讓他成了鎮里其他干部的學習標桿。
“來到新的工作崗位,我收到的‘見面禮’就是一份‘民情地圖’?!笔聵I干部吳深琳到新處鄉報到時,拿到了所住村一套6張地圖。“對照這份地圖,我很快就和村里的地理位置、組織體系、產業發展、結對幫扶、防災避險、重點人員等具體情況對接上了,真的很感謝之前住村干部們所做的工作?!毙钦f。
再過幾天,新興鄉上安村的大學生村官毛谷圖就要轉到新的工作崗位。這幾天,他在村委主任劉金法的幫助下,忙著完善該村“民情地圖”上關于茶產業加工區塊的規劃內容。
劉金法深有感觸地說:“鄉鎮干部會變動,上安村作為省級中心村的發展規劃卻要持續推動下去。有了‘民情地圖’,一任一任的住村干部,就會根據規劃進入管理員的角色,服務不會脫節,工作更有連貫性?!?/p>
據了解,今年以來松陽縣已經建立起“民情地圖”促服務長效機制,對各鄉鎮、部門干部實行月考查、季考核、年度大比武,并將績效結果與評優評先掛鉤,與用人導向統一。
編后:
網格化管理、組團式服務作為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抓手,構筑起了一張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民情溝通之網。鄉鎮干部作為這張網上的節點,知曉民情多少、服務能力高低,直接關系著百姓憂樂、群眾疾苦。松陽縣從去年以來,將網格化管理落實為一張張詳細具體的“民情地圖”,推動、培訓、考核鄉鎮干部應知應會能力,夯實了農村工作基礎,拉近了干群之間的情感。此外,“民情地圖”作為服務基層的創新之舉,重在健全運用機制,并在此過程中突出考核結果運用,這才能真正把為民辦事能力強、與群眾走得近的干部選到為民服務的崗位上去,讓百姓得益。
記者 雷蕾 孫志華 通訊員 何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