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put id="6wycm"></input>
    <abbr id="6wycm"><source id="6wycm"></source></abbr>
    <abbr id="6wycm"><source id="6wycm"></source></abbr>
    <li id="6wycm"><dl id="6wycm"></dl></li>
    資訊首頁  經濟熱點 民營經濟 浙江股市 區域發展 專業市場 企業動態 統計數據 浙江產經 浙江樓市

    打造“綠色生態鏈” 衢州300余畝水田“稻魚共生”

    作者: 時間:2010年08月30日 信息來源:衢州新聞網

         浙江在線08月30日訊 田間水稻害蟲成為魚的食物,魚糞又成了水稻的肥料。今年,常山縣球川鎮棋盤山村村民徐富來經營的200多畝稻田里,放養了3萬多條魚苗,率先應用了“稻魚共生”技術,沒有增加勞動強度,同一塊土地就可以獲得種稻、養魚雙重收益。

        “稻魚共生”是指在稻田里挖出幾條縱橫交錯的水溝,放養田鯽、白蓮等魚類,水稻收割時可以一并撈魚上市。“稻田養魚對農民來說,肯定是一舉兩得,目前我市有300多畝水田進行了‘稻魚共生’試點。”市水利局工作人員說。

        在常山縣棋盤山村,記者看到,200多畝稻田里有很多魚在水稻間游來游去。隨行的常山縣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,像田鯽、白蓮等魚類,可以吃掉田間雜草、草籽、水中浮游生物以及危害水稻的害蟲,減少了水稻病蟲害,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,“而且魚類在田間游動、攝食,可以起到松土等作用,促進水稻根系發育,有利于增產增收”。

        徐富來說,像稻田里的“福壽螺”是種繁殖能力很強的害蟲,不過今年田里少多了,因為一旦稻田里的“福壽螺”產卵,魚類就可以把它吃掉,“另外,魚類糞便可以肥田當作飼料,可以豐富水稻的肥源”。

        常山縣水利局工作人員稱,“稻魚共生”技術其實是一條“綠色生態鏈”,這種模式下生產的稻米以及魚類都是無公害綠色食品,不僅環保,而且還可以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。

        據衢州晚報 華國正

    • 111人
    • 0人
    最新文章
    版權和免責聲明:
    1.凡注有“浙江民營企業網”的文章,均為浙江民營企業網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
    2.未注明來源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的文章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如果您認為文章有可能損害您的利益或知識產權,請與我們聯系。

    關于我們 | About zj123 |法律聲明 | 友情鏈接 | 建議留言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 | 最新資訊

    客服:0571-87896971 客服傳真:0571-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

   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© 2002-2012 zj12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網監網監

    浙ICP備11047537號-1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甘南县| 绥中县| 长丰县| 兴化市| 陵川县| 隆林| 彭州市| 文成县| 云南省| 乌审旗| 墨竹工卡县| 城口县| 武宣县| 泽库县| 祁连县| 惠州市| 焦作市| 江孜县| 蕲春县| 炎陵县| 璧山县| 红原县| 阳谷县| 北流市| 济阳县| 阿尔山市| 南澳县| 平阳县| 朔州市| 九龙县| 锡林郭勒盟| 德惠市| 北安市| 桓台县| 商水县| 巴青县| 永清县| 铜川市| 德阳市| 桓台县| 本溪市|